小朋友为什么要学习编程
少儿编程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,有一些东西大家可能都或多或少听过,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。
小朋友学习编程的意义,可以从功利化的角度和非功利化的角度来看。
- 功利一点看,就是希望拿一些比赛的奖项,来证明自己孩子的优秀特质,进而希望在择校或者分班的时候获得一些额外的照顾。
- 也见过一些家长拥有很超然的心态,起码他们口头上会说成绩不是唯一的,能锻炼了思维能力,提升了数学能力,甚至想象力、创造力,那也挺好。的确,这些美好的东西和编程也能够紧密挂钩。
上面这些想法,都没有错,即便功利一点去思考也并不丢人。我们不选一些有意义、有回报的事情去做,那不是有病?如果连追求自身利益都不能光明正大的说出来,那不是虚伪?
学信息学的难和苦
小朋友学习编程很难,如果您的孩子还没开始学,或者只是刚开始不久,那估计你还没有充分的认识。
家长的认知局限
我们很多家长朋友都是高学历的,辅导孩子语数英那是驾轻就熟。有一些家长也很有干劲,也陪着孩子一起学编程,但是,一来二去弄了几下之后,发现这事没那么简单。
家长之所以在一开始觉得自己搞得定,是因为信息学太像数学了,而家长过去就是数学学霸,所以他没有畏惧感。但是,信息学有很多别的门槛,家长跟了1个学期或者2个学期之后,发现小孩子徘徊不前了,那是因为家长到天花板了,你作为孩子的信息学老师,你都到天花板了,孩子也到天花板了。
换一个角度想,如果你是文化课的学霸,你的孩子现在学钢琴,学羽毛球,学乒乓球,你觉得你能当孩子的老师吗?信息学和上面提到的这几个学科都有共同的特点,它们都是实践形的学科,你有理论知识,你讲得一套套,但是,最终你是要坐在钢琴前面灵活的控制这你的手指去敲击琴键,你是要拿着乒乓球拍羽毛球拍判断来球线路,然后用上你学的某个基本知识去击球的。无论是老师,还是学生,在信息学领域都是拒绝纯理论派的。
学习效率效率
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,那有一个痛你肯定感受到。那就是老师上完课,布置了作业,孩子也很有动力去做作业,但是他打开电脑对着电脑发呆,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1个小时、2个小时,你发现孩子还没做出来。我说的这一幕,是绝大多数孩子的情况。当孩子试了几次之后,开电脑做作业的热情就越来越小了。
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
- 我们重视成绩,但是我们不是只看成绩。
能拿奖固然好,如果拿不到奖,锻炼一下思维也挺好。现在那么多孩子学钢琴,难道这些家长都是打算让孩子拿奖、读音乐专业的,称为未来的郎朗?这么多孩子学美术,难道是因为想着孩子将来做画家,做张大千齐白石?这么多孩子学篮球,难道仅仅是因为将来要称为姚明和易建联?
美术、音乐、书法、运动这些兴趣学科的存在意义在于启发学生,培养一个健全的人,信息学同样具备这些功能。在我眼中,锻炼的意义大于成绩。(当然,有成绩是更好的,但那是后话)
- 闭环的学习过程
- 我们一般提前好几周就会公布上课的内容(该节课的主题以及题目),学生可以提前预习;
- 上课老师讲算法讲思路,一节课大约会有6-8条题目
- 上课时间有限,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,学生动手的时间不多的,所以大部分的题目要在课后完成;
- 下一节上课前,老师公布测验内容,学生要提前复习准备,测验模式和比赛的模式一样,提交之后学生看不到分数,学生要学会检查,要认真仔细作答。
所以,学得好不好,家长提前就会感受到,每次课前小测的分数就是一个晴雨表。家长起码可以调整自己的期望,不至于到了比赛考试,一下子蒙圈了。成绩是一个压力,这个压力我们愿意去背,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来背,大家一起想办法。
- 算法和比赛真题相结合
我们的授课分成两条线,一条线是有计划的去教一些算法,例如 数组统计法、区间问题、差分算法、前缀和算法、尺取法、递推算法...这是练内功的部分。第二条线是比赛真题训练,我们手头有过去20年来南海区、桂城镇、大沥镇、狮山镇乃至外省市的比赛真题,会穿插着把这些真题给学生去训练、测试,让他们具备实战经验。
内容很多,很难方方面面都提及。本文会不断更新。也欢迎各位家长一起交流,欢迎批评指正。
13922727207,张老师,微信和手机同号。